营造课外教育良性生态,为素质教育协调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布日期:2018-03-14  浏览量:10181   分享:

新时代新气象新行动,课外教育如何切实做好不超纲、不提前、不增负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焦点和热点。以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以2017年9月,《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方向,以近期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为标准,审视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减负”一直是个令人心焦又深感无奈的话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素质教育逐渐回归常态,但学生课业负担并未减轻,在一些地区学生负担甚至愈加繁重。究其主因在于校内课业负担向校外转移,加上培训机构的逐利本质及或明或暗的违规操作。而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一脉相承的国家减负政策恰是一次恰逢其时的重拳出击,释放的是国家要真刀真枪真抓真管“减负”问题的强烈信号。

政策引导、统筹布局:营造校外培训良性生态

   《意见》出台,其中明确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培训范围和内容,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出台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加上此次行动通知,共同构成了“减负”治理的“三连击”,《通知》提出六类治理任务和整改要求,基本做到了聚焦六类不规范行为,办学隐患和办学内涵兼治,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兼治,通过打“组合拳”系统解决问题,分别涉及安全、资质、定位、内容、利益,将安全隐患检查列为首要任务,明确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一律关停。依据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取得与否进行引导或停办。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以此来规范培训机构的定位和培训内容。

此次恰逢其时的“组合拳”出击,基本向着“校内外齐抓、课内外共管”靠拢,将小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一起统筹在国家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下。那么作为校内教育补充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此情况下,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办学标准、规范好业务开展的内容,切实做到并做好为学生“减负”的工作,实现国内基础教育的良好长足发展。

    

明确目标、全面“减负”:引导未来素质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普及化、终身化和国际化,处处都在推动教育的变革。因此,考虑未来教育不能只从应试着眼,而要从未来时代的发展着眼,为人类未来发展着眼,这就要求未来培养的人才一定是具有未来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而人类未来发展的实质是对未来创新力的运用,且要想实现教育培养的是全面的具有未来力的人才就一定离不开创新力和创造力。而“减负”承载着提升国家创新力的重任,因此只有教育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多方位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因此,目前教育的中心或是重心则在于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积极情绪、优良品格,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同时,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减负”的过程中,要谨防几个问题:当我们压缩了强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且对学生生活世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当我们缩短了学校学习的时间,社区、社会教育支持体系就要能跟上;当我们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专业发展也要尽快跟上。

 

家校合力、形成共识:打牢“减负”的群众基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已深深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干什么事情都得看文凭,用人单位过分注重学历,连本科生找工作都有点嫌文凭不够的今天,加剧了升学的竞争,每一个家长最担心的、仔细掂量、反复思考的问题是:现在的“减负”一旦变成孩子今后升学、择业乃至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负”怎么办?现在书读不好,在这知识爆炸、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意味着将来的你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和丰富的知识,将来的你拿什么跟别人竞争?诸如此类都是家长们无法轻松卸掉的思想包袱。

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一切都取决于竞争能力的今天,“减负”就好比自己放慢自己的脚步。如果因为“减负”,成绩下降了怎么办?而成绩又往往决定了能否上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名牌的文凭又决定了将来就业的好差;即便已经就业,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成绩,没有好的成绩,什么职务、职称都无从谈起。“减负”后如果因此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失去更好的就业选择,是广大家长和教师所顾虑和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因此,减轻学生负担,不是学校、家庭、教育部门所能独立解决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努力,需要家长对于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真正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与教育的逻辑,才能做出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有益的决策与努力。

协调创新、资源互补:校外教育应积极构筑市场生态

明确目标,做好定位是目前校外机构急需认清的问题。一直以来,校外学习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应该从家庭、学生、学校、培训机构陷入的“共错结构”(不参加课外辅导怕校内功课掉队的心态夹杂着校内吃不饱、校外来补充的真实需求,对家长群体形成“剧场效应”,家庭、学校、社会等均被裹挟在内)中跳出来,要打破这种“共错结构”,校外培训机构就要坚持素质教育育人模式,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规律,从个性化、选择性的策略入手,开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在体育、艺术、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面拓展课程空间,丰富学生课后学习内容,挖掘学生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基础教育的选修课,真正回归到学校教育的补充与丰富的功能上来。

教育的内涵发展就是要关注育人模式的创新,就是要关注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关注办学特色的形成。校外培训机构同样需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研究课程体系建设,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回归到育人本质上来,回归到培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上来,这才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加盟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