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政策下,孩子培养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18-03-20  浏览量:10992   分享:

祝博士方胜昔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近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到教育部,新政频出。那么,面向未来,孩子培养何去何从?

 

笔者筛选了一些与我们相关的新政策,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在谈到2018年教育工作时,总理这样说----
  1.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1.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更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2.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3. 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 教育部最新公布告诉我们-----
  1. 高考加分项目最大幅度缩减。
  2. 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3. 高考考试制度变为“3+3”、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
  4. 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面对新政策,我们应如何解读?又应如何培养孩子,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未来呢?笔者

浅见如下:

1、孩子培养要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以后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

原来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班,学文艺、科技、体育特长主要是为了小升初升学,功利性很强。在这种驱动下,家长潜移默化的将孩子变成只会机械学习的机器,导致孩子本该有的潜力未能得到释放,逐渐缺失社会上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现阶段政策的出台,家长的功利性目的也因为小升初升学模式和直升校的缘故被极大弱化了,家长在这时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这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就会越轻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顺。

 

 

2、孩子培养要重视综合能力,学习力变得尤其重要

   高考中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社会实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3+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在教学中有明显趋势:全国的中学校都将展开“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这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班级的选择虽然是自由的但却是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不同分数的班讲课的难度、进度、师资、教材、考题、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考改革趋势更加注重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原则,高考成绩不再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避免了很多孩子因为一次高考的失利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现在的改革内容将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学习力的教育,能够针多不同的孩子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照顾到,在这样的倡导下,有利于孩子全身心发展,不至于孩子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

 

3、“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背后: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实践应用和能力积累

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语文高考包含积累与运用、阅读与写作。为此,只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解决孩子高考中的积累与运用的问题;而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广泛阅读,并运用到写作之中,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才能解决孩子高考中阅读与写作的问题。

4、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品德需从小抓

学习过程是辛苦的,孩子从小开始学习尤其辛苦。自律、磨练、承受压力、痛苦地思索、一次次面对失败和错误,这是从一开始学习就得传递给孩子的,这种能力内化为品格,才是终极学习,才是支持终生学习的技能。

为此,培养孩子终身学习能力,吃苦精神和坚强的品质要从小做起。

加盟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