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兴趣班那么火,祝博士为什么反而重视“三好班”?——学习这件事,是不是给孩子“加料”就行了?怎么加?

发布日期:2020-12-25  浏览量:9613   分享:

       “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从小不抓紧怎么能行,总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这应该是很多现代家长的心声。为了不让这样的焦虑持续蔓延,大部分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各式各样的课后补习班,成绩提升、兴趣辅导、素质课程…应有尽有。那么这样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选择补习班还得顺应儿童发展心理

 

       20世纪最权威的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认知过程是个体与外界交互的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个孩子都在用一种非常神奇的方式与外界建立联系,并且逐步拓展自己的认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那么这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比如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朋友,在对数字有了初步认识后,就形成了数字的概念,这就是图式。然后,他开始学习加减法,于是形成了数字是可以加减的概念,这又是新的图式。我们的认知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建立图式的过程。

 

       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把外界的新事物纳入到我们已经有的图式之中。如果成功了,原有的图式就进行了巩固和完善,认知获得了量的提升,这个过程就是同化,同化是对图式进行巩固和具体化的过程。

 

       如果个体遇到了无法同化的外界刺激,这时候就要对原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者重建,从而建立新的图式,这个过程叫做顺应。比如刚才的小朋友,建立了数字是可以加减的图式之后,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那么简单,但如果学习相应的公式,那么数字加减可以很简单。此时他就知道了:学习不同的公式,能让数字加减更快得到答案。

 

       在这个小朋友最初建立了数字的图式之后,发现了数字是可以加减的,同化了数字加减的概念,这个过程就叫做平衡——用已有的图式去同化外界的刺激,内心获得了平静。而他发现不是所有的数字加减都是那么简单的时候,他的认知就出现了不平衡。此时他必须做出顺应,修改原来图式或者建立新图式来顺应新的刺激。当学习到新的加减公式图式建立好了之后,他就又平衡了。这样从一个较低水平的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就是认知发展的过程。通过外界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过程中,让图式越来越丰富和完善,这就是认知的过程。

 

       皮亚杰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平衡变成不平衡,再从不平衡变成平衡的过程。而这正是祝博士三好班的核心价值。

 

       祝博士三好班是如何让孩子全面成长的?

 

       孩子与成人一样,认识事物需要有个反复的过程,而孩子学习课程更是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如果一味地给孩子增加学习的项目,缺少了对已有知识的同化和顺应,那么孩子对知识的认知会一直处于不平衡中,知识也就无法很好地吸收。

 

       祝博士三好班与市面上其他辅导机构课程不一样的是,三好班并不会给孩子的学习“加料”,而是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人的认知发展心理状况,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或者说习惯这个巩固知识的过程,强化已有的图式,让图式更加丰富与完善,形成孩子能够借鉴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动逻辑,从而全面提升学习能力与成绩。

 

       祝博士三好班融入PDCA教育和北大清华学霸的学习规律总结而来的学霸学习法,系统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问题,先复习(巩固图式)再作业(建立新的图式),对每个孩子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及错题通关(顺应与同化),让孩子真正学会、学懂并且灵活运用知识(最终达到平衡)。

 

       祝博士三好班根据孩子认知发展的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四个阶段,匹配相应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全面融合了常规晚辅、知识点巩固提升和素质能力培养课程,解决孩子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解决孩子托管、作业辅导、成绩提升、能力培养及素质培养等教育问题。

 

       所谓三好班,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孩子的“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好”和“学习成绩好”。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家长心里已经有谱了:孩子的学习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加不加料的问题,而是如何帮助孩子认知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模式和框架的问题。三好班倡导的是从底层解决孩子的学习习惯、能力和知识学习问题,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加料”与否,不过是个按需选择和根据家庭综合情况量力而行的问题。

加盟祝博士